? 服務||Yahoo!奇摩 知識+ 科學常識 教育學習 如何做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水瓶 懸針煞 風切 尾牙吃刈包 川崎症 主題 居家風水 用手機上知識+ 知識搜尋 知識+ > > 歷史> 史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 請問阿里山地名的由來 發問者:蒼狼刃 ( 初學者 5 級) 發問時間:2005-01-09 00:10:22 解決時間:2005-01-09 20:03:02 解答贈點: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2 評論: 0 意見: 0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94% 共有 17 人評價阿里山是各遠近馳名的地方,但是有誰知道阿里山的名稱是怎樣來的ㄋ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Jeff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2005-01-09 00:13:11 [ 檢舉 ] | 回街頭巷尾路邊攤 | 阿巴里與阿里山的大烏龍? 阿里山紅遍全球,但阿里山地名的由來,卻烏龍了40餘年,而且,現今也沒人說得清。 千禧年前後,阿里山旅遊的摺頁,開宗明義介紹阿里山的由來:「相傳於250多年前,鄒(曹)族有一酋長名「阿巴里」勇敢善獵,由達邦翻山越嶺,至今之阿里山打獵,滿載而歸,(之)後常常帶族人入山打獵,每次均有豐富成果,其族人為敬仰其英雄,乃將其地名稱為『阿里山』」。 2001年7月出版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破題介紹「阿里山發展簡史」敘述:「相傳於200百多年前鄒(曹)族有一酋長…」上段文照抄一次,但「250年」變成「200百多年」,不知是被誰偷了50年,還是暴增了19,750年?然而,這只是印刷錯誤,不必挑剔,重點是如此解釋阿里山的地名,且被奉為官方與民間的「標準答案」,則人的文化水平,不禁令人搖頭三嘆! 是誰創造了「阿巴里」?筆者在1981年登上阿里山區即已耳聞此說,但阿里山的地名以信史而言,必然是在1690年代即已出現,也就是說至少307年(距今)之前已有「阿里山」,怎麼會是200多年前的酋長之名?「阿巴里」的出處何在?(註,酋長一詞是否合用於族,是另一問題) 而且,的獵區各自涇渭分明,怎麼會是「酋長帶族人入山打獵」?這種說法分明是不暸解原文化的漢人所杜撰?更荒謬的是,今之阿里山、昔日之獵場並非達邦的氏族所有,而是特富野。 是以筆者推測酋長之名說很可能出自「口傳創造」,於是,由地方史誌搜尋之,果然,在嘉義縣志中找到「始作俑者」? 1967年6月出版的嘉義縣志(卷一)土地志,由賴子清纂修,嘉義文獻委員會出版,其「地名沿革」一章中,對阿里山的敘述(69頁),全文如下:「康熙五十六年(公元一七一七年)即二百四十五年前所修諸羅縣志山川,已有阿里山之名稱。吳鳳鄉柳竹青云:阿里山本狩獵地區,相傳昔日山胞首領名曰阿里,遂將此獵區稱為阿里山。自嘉義市至阿里山築有登山鐵路。穿山築路,崎嶇峻險,別具風格」。 這本段文字提供的訊息如下。 (1) 1717年已出現阿里山的地名。 (2) 這段文字是1962年所撰寫(其謂245年前的諸羅縣志,故推算為1962年)。 (3) 依據吳鳳鄉人柳竹青口述,阿里山地區是的獵場,傳說以前的頭目名叫「阿里」,因此就將這獵區叫做阿里山。 問題來了,此一口傳者柳竹青,是何許人也?他在1962年前後,聽信何人傳說「阿里酋長」,或他逕自瞎掰出來的?「阿里」又如何加了一個「巴」字,變成「阿巴里」?縣志是怎麼「修」的? 事實上,柳竹青氏並非吳鳳鄉人,更非。他是中國人,學歷為「清華大學」,大約在1949年隻身來到阿里山。由於當時阿里山林場職務並未就緒,他當了年餘的技正之類的職位,而後被派令為臨時總務主管。1952~1953年間,他當上了阿里山分場主任,兼製材工廠、修理工廠主任,且大約在1963年才加入國民黨。直到1965~1966年間被調往太平山林場為止,他客居阿里山約達17年。 柳氏在阿里山結婚,妻為阿里山鐵路保養工之女,姓劉,兩人年齡相差約10歲,柳妻為客家人。柳氏今當約82~83歲(2003年)。以上出自阿里山耆老陳清祥先生口述。 筆者查訪了三~五代長居阿里山的人,無人知曉「酋長之名更換為阿里山地名」之說;柳竹青來自中國,不通、日文不懂,卻獨知鄒族語?他身為阿里山行政主管,對人部屬不可一世,督導有方而頻常痛斥下屬,因而導致一名修理工廠工人憤而修理他一頓,結局當然是該工人被解雇。 官大學問大,所以嘉義縣志撰稿人請教阿里山伐木主管,隨口一說卻成了後世烏龍?依據現今官方版稱「250年前」,實與「二百四十五年前」之說頗為接近;嘉義縣志撰寫期間(1962年),柳氏的確在阿里山,因而筆者認為「阿里酋長」之掰,當出自柳氏之口或縣志撰稿人假藉柳氏之名所從出,殆為合理之推測。 烏龍頭既出,烏龍尾卻無法追溯,也就是「阿里」為何變成「阿巴里」,或是「阿巴里」變成「阿里」?目前為止,仍是無厘頭的無頭公案。奇怪的是,40餘年來全台無人懷疑且訛傳歷久不衰?!因此,有必要再追。 「阿巴里」的由來,依據《嘉義縣志》卷首102-103頁敘述:「光緒十二年二月,嘉義知縣羅建祥,令墾戶葉陽春,馳往前山大南勢諸番,勸諭歸化,羅建祥又親往招撫。所有上下八社社長「阿巴里」等一千七百餘人,咸薙髮歸化……」,則「阿巴里」是一個人名或「社長」皆謂「阿巴里」?而光緒12年已是1886年,若說獵場位於阿里山的「阿巴里」是250年前的酋長,且同於光緒12年的「阿巴里」,則1886年被招降之際,年齡至少也得150歲?! 而上下八社是鄒族?按鄒族部落的政治組織之權威型態,部落領袖叫peoŋsi,屬世襲酋長(chief),由peoŋsi氏族的首長擔任之;祭司叫moesubutu;軍事領袖euozomu……(王嵩山,1990),搜尋一大串鄒族的名稱,也找不出「阿巴里」的同音或諧音。而現今鄒族有許多男生叫「A-buy」,但須冠上家族名,是否由「A-buy」轉成「阿巴里」也未可知。 於是,筆者請鄒族朋友溫英傑先生解釋。 結果,傳來另一版本。據說人發現阿里山大檜林之後,曾問今之阿里山大檜林處,其地屬於何人?告知,乃特富野高氏人士的獵場,也就是高一生先生的祖父輩,名為「A-buy」所屬。人的發音不怎麼標準,因而說成「阿巴里-ya-ma」(阿巴里的山),於是,人提出二條件,讓高氏「A-buy」選擇,其一,人出錢買斷;其二,不付錢,但讓高氏擔任達邦警察派出所的工友,且讓高氏兒孫接受人的教育。高氏選擇後者,當工友且兒孫可受教育,因而高一生接受完整的教育。 然而,溫氏認為,上述只是先前他作田調,詢問兩位耆老的說法,並未深究真偽。而且,探訪所知,高氏父祖輩的獵場應落在二萬坪一帶,往上的沼平區,殆屬武姓者所有的獵場,更且,整個阿里山地區不只屬於高氏、武氏所轄獵場,應尚有多人所有,因而地名不該僅止於一個。 至於柳竹青的說法,溫英傑笑稱:「另一個吳鳳的神話,不暸解鄒族文化的大漢沙文之說」。 整部史本來就是外來沙文信口開河、扭曲自大的霸權解釋,完全忽略或在地的文化傳統。只不幸,文化亦已花果飄零,新生代又很快地學會漢人的「創造想像」。歷史只是一大串弔詭與神話? 至此,我們可以認為,阿巴里變成阿里山的神話,很可能是漢人將「A-buy」的傳說,加進《諸羅縣志》,所作的「時空大融合」! 如此,讓我們再溯清代史誌。 1695年或正式刊行於1696年的《府志》,其「諸羅縣山」中敘述:「其峙於東北者,曰米基山(在木岡山之西北、縣治之東北。阿里山社東界至此山;自此山以東,皆係內山)、曰大龜佛山(在阿里山八社東南)、曰阿里山(在縣治東北。其山下有土蕃,共八社)……」。 而1717年的《諸羅縣志》以圖文標示的阿里山與玉山,其「阿里山」顯然傾向於淺山,筆者質疑根本不是現代所指的阿里山區,而且,最重要的反證是,1696年與1717年的所謂中國畫地圖,玉山與「阿里山」的距離根本不符合現今地理山勢,更且,其圖示的「阿里山」,比較傾向是一座寬闊型的近山,直接毗連平地者。又,17世紀末、18世紀初華人所稱的「阿里山八社」,究竟是否鄒族,依科學檢證原則,筆者仍然充滿疑慮。若硬要拗成「阿里山社」、「阿里山」皆與現今阿里山區同義的論調,筆者只能「尊重」不同學養人士的不同見解,但無法苟同。 無論如何,清初所稱的阿里山及阿里山社,筆者僅能認定其為嘉義地區一團淺山系,以及其內散布的聚落,而不確定是現今之阿里山區。何況,現今阿里山區在19世紀末為完整的原始檜木林,根本不可能存有稍具規模的人種聚落。 那麼,阿里山的地名又緣何而來? 1937年12月落款撰畢,安倍明義的《地名研究》一書,其解釋阿里山地名的由來不可考,但先引《諸羅縣志》之記載:阿里山距離縣治大約10里(華里),山廣深峻,剽悍,嘉義(諸羅山)的哆咯嘓番(平埔族?)都很害怕,一旦遇上了,立即逃避。安倍氏說:「阿里山係玉山西峰延伸支脈山彙之總稱,而佔據該山地的鄒族亦因而又名阿里山蕃。阿里山之地名起源無由考證,但有一說認為,鳳山平埔蕃稱呼該地山地生番為「Kali」,漢名則取諧音,稱之為「傀儡蕃」(註,閩南語仍保留Kali原音),諸羅平埔蕃亦與其為同一語族,遂以此稱呼該地之山地蕃。Kali相傳之後,Kali便轉為訛音Ali。此外,依據蕃語方言變化的研究,所得到的通則(之一),K子音的逸失大抵為一般常態。然而,今日(1930年代)諸羅平埔蕃語既已成為死語,由是而無法考證,不過,其原有語彙與鳳山平埔蕃語多所類似,確為事實」。 雖然安倍明義對阿里山脈的述敘存有瑕疵,筆者懷疑其是否暸解阿里山區,但安倍氏先是坦承阿里山地名「不可考」,再以「一說」做推測,且言之合理,其不敢作肯定式斷語,誠乃學者之風,值得肯定。然而,另一問題尾隨而至,1899年才正式發現阿里山的大檜林,人認定的阿里山,是否由史誌「阿里山」內推而得?實不得而知矣! 因此,如果我們接受安倍明義的推測,或可宣稱「阿里山」地名的由來如下。 遠在17世紀末,阿里山的地名即已存在,其泛指嘉義東方的淺山及深山地區。清代華人承襲平埔族稱呼內山的通稱「Kali」,用以籠統指稱鄒族等山地聚落,及其所在山區。由於平埔族的「Kali」音,在歷代口傳過程中,遺失了子音K,或由清朝漢人轉化,將嘉義內山地區,約定成俗地通稱為「阿里山」。領台後,有可能將「阿里山」的範圍內推,且可能係大檜林發現人石田常平,或小池三九郎等,日治早期探險人無心的用語,遂將古史的阿里山,置放於大檜林的所在地,也就是今之所謂阿里山區。 筆者仍然只是推測,但至少不至於將阿巴里改名為阿里巴巴。 (附註1)巨大檜木林內是否為良好的獵場存有疑義,且在日治前期及之前,嗜用火獵或焚獵法,也就是在高地草原或松林三面放火,留一面讓野生動物逃出,守在出口區打獵,更且,火燒後隔春,植被嫩芽大出,又能吸引食草族前來啃食,是為好獵場。而密集森林,尤其檜木林內除了飛鼠等,是否為好獵場,筆者向朋友提出質疑。溫英傑先生再向耆老探詢後的回答:旱季期間,檜木林內之原始凹漥,例如未開發前姊妹池地域,存有天然水漥,乃至紅檜林下小溪澗,其水源不絕,野生動物於特定旱季,為水而來,此外,檜木林內附生植物及蕨類或林下草、根系等,皆為食物來源,故而檜木林仍不失為獵場條件。 此說符合生態現象,可以採信。 (附註2)鄒族人稱現今阿里山地區或阿里山為「so-si-on-ga-na」,意即「很多檜木的地方」,但「si-on-ga」也可指稱松樹。又「p-so-si-on-ga-na」則指「太陽照射的地方」,溫英傑先生認為「太陽照射的地方」若用來指稱阿里山,似乎不宜,因為其帶有基督教文化的色彩。 參考資料 http://www.pu.edu.tw/~ecogy/yfchen1/alishan-1.htm 相關詞: 阿里山,阿里山住宿,阿里山小火車,阿里山櫻花季,阿里山日出,阿里山 名產,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阿里山,阿里山旅遊,阿里山看日出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1 ) | 意見( 0 ) | 評論( 0 ) 發問者評價 感謝您的解惑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索取商英光碟+小書 多益700分測驗題庫 立即測試你的多益等級 東森新聞-專訪林晟老師 學好數學,拒絕過分填鴨 全國2萬人同不見證成效 相關問答 [ ]阿里山小火車通車 [ ]阿里山(2天1日遊)? [ ]阿里山旅遊 [ ]台中及阿里山 旅遊 [ ]阿里山兩天行程 [ ]奮起湖 阿里山二日遊??急)))) 更多 其他回答(1) 意見(0) 相關評論(0) 001 回答者:果凍妹妹 ( 初學者 3 級 ) 回答時間:2005-01-09 00:13:04 [ 檢舉 ] 阿里山紅遍全球,但阿里山地名的由來,卻烏龍了40餘年,而且,現今也沒人說得清。 千禧年前後,阿里山旅遊的摺頁,開宗明義介紹阿里山的由來:「相傳於250多年前,鄒(曹)族有一酋長名「阿巴里」勇敢善獵,由達邦翻山越嶺,至今之阿里山打獵,滿載而歸,(之)後常常帶族人入山打獵,每次均有豐富成果,其族人為敬仰其英雄,乃將其地名稱為『阿里山』」。 2001年7月出版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破題介紹「阿里山發展簡史」敘述:「相傳於200百多年前鄒(曹)族有一酋長…」上段文照抄一次,但「250年」變成「200百多年」,不知是被誰偷了50年,還是暴增了19,750年?然而,這只是印刷錯誤,不必挑剔,重點是如此解釋阿里山的地名,且被奉為官方與民間的「標準答案」,則人的文化水平,不禁令人搖頭三嘆! 是誰創造了「阿巴里」?筆者在1981年登上阿里山區即已耳聞此說,但阿里山的地名以信史而言,必然是在1690年代即已出現,也就是說至少307年(距今)之前已有「阿里山」,怎麼會是200多年前的酋長之名?「阿巴里」的出處何在?(註,酋長一詞是否合用於族,是另一問題) 而且,的獵區各自涇渭分明,怎麼會是「酋長帶族人入山打獵」?這種說法分明是不暸解原文化的漢人所杜撰?更荒謬的是,今之阿里山、昔日之獵場並非達邦的氏族所有,而是特富野。 是以筆者推測酋長之名說很可能出自「口傳創造」,於是,由地方史誌搜尋之,果然,在嘉義縣志中找到「始作俑者」? 1967年6月出版的嘉義縣志(卷一)土地志,由賴子清纂修,嘉義文獻委員會出版,其「地名沿革」一章中,對阿里山的敘述(69頁),全文如下:「康熙五十六年(公元一七一七年)即二百四十五年前所修諸羅縣志山川,已有阿里山之名稱。吳鳳鄉柳竹青云:阿里山本狩獵地區,相傳昔日山胞首領名曰阿里,遂將此獵區稱為阿里山。自嘉義市至阿里山築有登山鐵路。穿山築路,崎嶇峻險,別具風格」。 這本段文字提供的訊息如下。 (1) 1717年已出現阿里山的地名。 (2) 這段文字是1962年所撰寫(其謂245年前的諸羅縣志,故推算為1962年)。 (3) 依據吳鳳鄉人柳竹青口述,阿里山地區是的獵場,傳說以前的頭目名叫「阿里」,因此就將這獵區叫做阿里山。 問題來了,此一口傳者柳竹青,是何許人也?他在1962年前後,聽信何人傳說「阿里酋長」,或他逕自瞎掰出來的?「阿里」又如何加了一個「巴」字,變成「阿巴里」?縣志是怎麼「修」的? 事實上,柳竹青氏並非吳鳳鄉人,更非。他是中國人,學歷為「清華大學」,大約在1949年隻身來到阿里山。由於當時阿里山林場職務並未就緒,他當了年餘的技正之類的職位,而後被派令為臨時總務主管。1952~1953年間,他當上了阿里山分場主任,兼製材工廠、修理工廠主任,且大約在1963年才加入國民黨。直到1965~1966年間被調往太平山林場為止,他客居阿里山約達17年。 柳氏在阿里山結婚,妻為阿里山鐵路保養工之女,姓劉,兩人年齡相差約10歲,柳妻為客家人。柳氏今當約82~83歲(2003年)。以上出自阿里山耆老陳清祥先生口述。 筆者查訪了三~五代長居阿里山的人,無人知曉「酋長之名更換為阿里山地名」之說;柳竹青來自中國,不通、日文不懂,卻獨知鄒族語?他身為阿里山行政主管,對人部屬不可一世,督導有方而頻常痛斥下屬,因而導致一名修理工廠工人憤而修理他一頓,結局當然是該工人被解雇。 官大學問大,所以嘉義縣志撰稿人請教阿里山伐木主管,隨口一說卻成了後世烏龍?依據現今官方版稱「250年前」,實與「二百四十五年前」之說頗為接近;嘉義縣志撰寫期間(1962年),柳氏的確在阿里山,因而筆者認為「阿里酋長」之掰,當出自柳氏之口或縣志撰稿人假藉柳氏之名所從出,殆為合理之推測。 烏龍頭既出,烏龍尾卻無法追溯,也就是「阿里」為何變成「阿巴里」,或是「阿巴里」變成「阿里」?目前為止,仍是無厘頭的無頭公案。奇怪的是,40餘年來全台無人懷疑且訛傳歷久不衰?!因此,有必要再追。 「阿巴里」的由來,依據《嘉義縣志》卷首102-103頁敘述:「光緒十二年二月,嘉義知縣羅建祥,令墾戶葉陽春,馳往前山大南勢諸番,勸諭歸化,羅建祥又親往招撫。所有上下八社社長「阿巴里」等一千七百餘人,咸薙髮歸化……」,則「阿巴里」是一個人名或「社長」皆謂「阿巴里」?而光緒12年已是1886年,若說獵場位於阿里山的「阿巴里」是250年前的酋長,且同於光緒12年的「阿巴里」,則1886年被招降之際,年齡至少也得150歲?! 而上下八社是鄒族?按鄒族部落的政治組織之權威型態,部落領袖叫peoŋsi,屬世襲酋長(chief),由peoŋsi氏族的首長擔任之;祭司叫moesubutu;軍事領袖euozomu……(王嵩山,1990),搜尋一大串鄒族的名稱,也找不出「阿巴里」的同音或諧音。而現今鄒族有許多男生叫「A-buy」,但須冠上家族名,是否由「A-buy」轉成「阿巴里」也未可知。 於是,筆者請鄒族朋友溫英傑先生解釋。 結果,傳來另一版本。據說人發現阿里山大檜林之後,曾問今之阿里山大檜林處,其地屬於何人?告知,乃特富野高氏人士的獵場,也就是高一生先生的祖父輩,名為「A-buy」所屬。人的發音不怎麼標準,因而說成「阿巴里-ya-ma」(阿巴里的山),於是,人提出二條件,讓高氏「A-buy」選擇,其一,人出錢買斷;其二,不付錢,但讓高氏擔任達邦警察派出所的工友,且讓高氏兒孫接受人的教育。高氏選擇後者,當工友且兒孫可受教育,因而高一生接受完整的教育。 然而,溫氏認為,上述只是先前他作田調,詢問兩位耆老的說法,並未深究真偽。而且,探訪所知,高氏父祖輩的獵場應落在二萬坪一帶,往上的沼平區,殆屬武姓者所有的獵場,更且,整個阿里山地區不只屬於高氏、武氏所轄獵場,應尚有多人所有,因而地名不該僅止於一個。 至於柳竹青的說法,溫英傑笑稱:「另一個吳鳳的神話,不暸解鄒族文化的大漢沙文之說」。 整部史本來就是外來沙文信口開河、扭曲自大的霸權解釋,完全忽略或在地的文化傳統。只不幸,文化亦已花果飄零,新生代又很快地學會漢人的「創造想像」。歷史只是一大串弔詭與神話? 至此,我們可以認為,阿巴里變成阿里山的神話,很可能是漢人將「A-buy」的傳說,加進《諸羅縣志》,所作的「時空大融合」! 如此,讓我們再溯清代史誌。 1695年或正式刊行於1696年的《府志》,其「諸羅縣山」中敘述:「其峙於東北者,曰米基山(在木岡山之西北、縣治之東北。阿里山社東界至此山;自此山以東,皆係內山)、曰大龜佛山(在阿里山八社東南)、曰阿里山(在縣治東北。其山下有土蕃,共八社)……」。 而1717年的《諸羅縣志》以圖文標示的阿里山與玉山,其「阿里山」顯然傾向於淺山,筆者質疑根本不是現代所指的阿里山區,而且,最重要的反證是,1696年與1717年的所謂中國畫地圖,玉山與「阿里山」的距離根本不符合現今地理山勢,更且,其圖示的「阿里山」,比較傾向是一座寬闊型的近山,直接毗連平地者。又,17世紀末、18世紀初華人所稱的「阿里山八社」,究竟是否鄒族,依科學檢證原則,筆者仍然充滿疑慮。若硬要拗成「阿里山社」、「阿里山」皆與現今阿里山區同義的論調,筆者只能「尊重」不同學養人士的不同見解,但無法苟同。 無論如何,清初所稱的阿里山及阿里山社,筆者僅能認定其為嘉義地區一團淺山系,以及其內散布的聚落,而不確定是現今之阿里山區。何況,現今阿里山區在19世紀末為完整的原始檜木林,根本不可能存有稍具規模的人種聚落。 那麼,阿里山的地名又緣何而來? 1937年12月落款撰畢,安倍明義的《地名研究》一書,其解釋阿里山地名的由來不可考,但先引《諸羅縣志》之記載:阿里山距離縣治大約10里(華里),山廣深峻,剽悍,嘉義(諸羅山)的哆咯嘓番(平埔族?)都很害怕,一旦遇上了,立即逃避。安倍氏說:「阿里山係玉山西峰延伸支脈山彙之總稱,而佔據該山地的鄒族亦因而又名阿里山蕃。阿里山之地名起源無由考證,但有一說認為,鳳山平埔蕃稱呼該地山地生番為「Kali」,漢名則取諧音,稱之為「傀儡蕃」(註,閩南語仍保留Kali原音),諸羅平埔蕃亦與其為同一語族,遂以此稱呼該地之山地蕃。Kali相傳之後,Kali便轉為訛音Ali。此外,依據蕃語方言變化的研究,所得到的通則(之一),K子音的逸失大抵為一般常態。然而,今日(1930年代)諸羅平埔蕃語既已成為死語,由是而無法考證,不過,其原有語彙與鳳山平埔蕃語多所類似,確為事實」。 雖然安倍明義對阿里山脈的述敘存有瑕疵,筆者懷疑其是否暸解阿里山區,但安倍氏先是坦承阿里山地名「不可考」,再以「一說」做推測,且言之合理,其不敢作肯定式斷語,誠乃學者之風,值得肯定。然而,另一問題尾隨而至,1899年才正式發現阿里山的大檜林,人認定的阿里山,是否由史誌「阿里山」內推而得?實不得而知矣! 因此,如果我們接受安倍明義的推測,或可宣稱「阿里山」地名的由來如下。 遠在17世紀末,阿里山的地名即已存在,其泛指嘉義東方的淺山及深山地區。清代華人承襲平埔族稱呼內山的通稱「Kali」,用以籠統指稱鄒族等山地聚落,及其所在山區。由於平埔族的「Kali」音,在歷代口傳過程中,遺失了子音K,或由清朝漢人轉化,將嘉義內山地區,約定成俗地通稱為「阿里山」。領台後,有可能將「阿里山」的範圍內推,且可能係大檜林發現人石田常平,或小池三九郎等,日治早期探險人無心的用語,遂將古史的阿里山,置放於大檜林的所在地,也就是今之所謂阿里山區。 筆者仍然只是推測,但至少不至於將阿巴里改名為阿里巴巴。 (附註1)巨大檜木林內是否為良好的獵場存有疑義,且在日治前期及之前,嗜用火獵或焚獵法,也就是在高地草原或松林三面放火,留一面讓野生動物逃出,守在出口區打獵,更且,火燒後隔春,植被嫩芽大出,又能吸引食草族前來啃食,是為好獵場。而密集森林,尤其檜木林內除了飛鼠等,是否為好獵場,筆者向朋友提出質疑。溫英傑先生再向耆老探詢後的回答:旱季期間,檜木林內之原始凹漥,例如未開發前姊妹池地域,存有天然水漥,乃至紅檜林下小溪澗,其水源不絕,野生動物於特定旱季,為水而來,此外,檜木林內附生植物及蕨類或林下草、根系等,皆為食物來源,故而檜木林仍不失為獵場條件。 此說符合生態現象,可以採信。 (附註2)鄒族人稱現今阿里山地區或阿里山為「so-si-on-ga-na」,意即「很多檜木的地方」,但「si-on-ga」也可指稱松樹。又「p-so-si-on-ga-na」則指「太陽照射的地方」,溫英傑先生認為「太陽照射的地方」若用來指稱阿里山,似乎不宜,因為其帶有基督教文化的色彩。 1 目前沒有資料 發表意見發表意見字數已達上限,要改成發表評論嗎? 發表 取消 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註冊 公告: 知識團員轉粉絲全數完成 最新史 發問中 已解決 何時要反攻解救苦難同胞 鄭成功墓址紀念碑 眷村分布區域 清代中國政府為何長期都把當成像是非中國領土在經營? 更多 101社會寒假作業 基隆的名稱是由平埔族凱達格蘭而來的嗎? 清代有上百萬的歸順清朝而被漢化嗎? 中國人移民南洋遠多於 為何"漢人"竟然比南洋還多? 自古就住有很多平埔族人 血統上人不同於中國人嗎? 更多 精選關鍵字 中華民國 白色恐怖 三一九槍擊案 馬關條約 長濱文化 北埔事件 十三行文化 二二八事件 卑南文化 動員戡亂時期 國民革命軍 林爽文 臨時條款 第二次世界大戰 獨立運動 牡丹社事件 美麗島 中日甲午戰爭 倒扁運動 去蔣化 朱一貴事件 三七五減租 新文學運動 戒嚴令 鄭成功 劉銘傳 施琅 知識搜尋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c) 2013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知識+ 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 之網友提供,僅供參考,Yahoo!奇摩不保證其正確性。
沒有人喜歡孤單一個人
身邊多個人陪不管是有事沒事都很開心
其實吸引異性並不需要你很會說話或是要讓自己花盡心思打扮成型男(當然這不表示你就不需要打扮)
首先讓我們來想想有什麼東西能夠影響到人的想法呢?
在經過店家的時候聞到香味會想要停下來吃個東西
在家中點個精油讓房間中有一種讓人覺得舒服的香味心情也就愉快起來
抱著情人時聞到對方身上傳來的陣陣香氣讓人覺得心曠神怡
注意到了嗎??
氣味能夠使人有特別的感覺
不是什麼奇奇怪怪的味道都有用
今天我們要吸引異性當然要專門要使用能夠影響到對方的氣味
有人說
人類的費洛蒙可以在對方無法察覺的情況下增加異性的吸引力,舒緩使用者的負面情緒壓力,提升正面情緒,增加自信
原來有些人總是會讓人忍不住地想要去親近原來有費洛蒙在偷偷運作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既然知道原因就找得到解決的方法
網路上類似的商品實在太多,想要找到有效果、又有安全檢驗的實在很不容易
幸好皇天不負苦心人讓我找到了這個神秘的網站
Oh My God!!!
原來我之前看到的一些商品有近九成是假的
要是真的使用後遇到的不是、而是豬哥豬妹就只能欲哭無淚了
看了這麼多資料後當然要自己來體驗看看這種秘密武器的威力
試用沒想到竟然帶來了許多非常神奇的效果
當然這是要看場合來決定需要準備使用哪種武器
用在一般社交場合、對異性(男女都有)甚至連系列
我想不管是不是還是
把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在加上那若有似無的神祕力量想要不去注意都難
這樣不但能夠做自己還能夠成為萬人迷
實在是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好的事了
建議你把這個神祕的網站加入書籤免得哪天想找就找不到了
以上資料來源,如有侵犯到著作權請到留言板通知站長移除 以上文章引用出處: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10900060
留言列表